首页 常识大全文章正文

5分钟教会你“科普扑克牌斗牛先进仪器“推荐4个购买渠道

常识大全 2025年03月21日 02:31 6 admin

您好:5分钟教会你“科普扑克牌斗牛先进仪器“推荐4个购买渠道,普通扑克牌分析器,只要使用它,任何普通扑克,任何场地,单人使用,不需要任何加工处理,可直接知道每家牌的大小,并可控制自己拿到最大的那份牌。 操作和使用方法
15.jpg
普通扑克牌分析器放置在身体上合适的位置。 他人洗牌,切牌,准备发牌(准备,是准备发牌)。 此时,普通扑克牌分析器自动分析出哪一家大小,瞬间完成,无需配合操作。 更多详情添加微;

系列详细:功夫熊猫麻将,桂乐广西麻将,极火麻将,网易麻将,哥哥打大A,手机棋牌,开心泉州麻将小程序,闲来陕西麻将,多乐贵阳捉鸡,微乐二七王,辅牌器(插件购买)助赢神器。  1.微乐掼蛋小程序辅助软件这款游戏可以开挂,确实是有挂的  2.在"设置DD功能DD微信手麻工具"里.点击"开启".  3.打开工具.在"设置DD新消息提醒"里.前两个选项"设置"和"连接软件"均勾选"开启"(好多人就是这一步忘记做了)  4.打开某一个微信组.点击右上角.往下拉."消息免打扰"选项.勾选"关闭"(也就是要把"群消息的提示保持在开启"的状态.这样才能触系统发底层接口。)

 

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 李宇明

  [内容提要]信息时代语言文字工作有两项新任务:1、语言信息处理;2、健康网络世界的语言生活。推广普通话、整理现行汉字、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这三项传统语言文字工作任务,也应当放到信息化的平台上来完成。要完成这些任务,关键是要更新语言观念。

  关键词:信息时代 语言文字 工作任务

  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先知者在思考未来信息社会的问题。1959年,美国社会学家贝尔(Daniel Bell)首先提出“后工业社会”的概念。1962年,美国学者马鲁普(Fritz Machlup)在《知识产业》一书中提出了“知识社会”的概念,日本学者梅桌忠夫在其著作《信息产业论》中提出了“信息社会”的概念。 [①] 此后人们便开始关注知识或信息在未来社会中的地位,逐渐认识到在信息社会,物质、能源和信息这三大人类可资利用的资源中,信息将成为最为重要的资源。

  半个世纪以来,信息社会的一些因素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逐渐显露出来,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初“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在许多国家、地区提出并开始实施,特别是因特网于1995年开始商业化,人类迈向信息时代的步伐突然加快。例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2001年7月2日1期指出,制造业产值在美国国民生产总值(GDP)中所占比例从1960年的28.7%降低到17%。在我国,信息产业年产值平均增长率多年来一直保持在25%以上,以3倍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速度发展。 [②] 现在,我国电话装机总量已达4.9亿,其中固定电话2.45亿,移动电话2.45亿,位居世界第一。截止到2003年6月30日,我国与因特网连接的计算机主机数量已达到2572万台,网民数量已增至6800万。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网络教育,已经进入我们的生活,并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

  语言文字工作者必须站在时代潮头,面对信息时代的到来与时俱进地思考语言文字工作,使语言文字工作能紧紧跟上时代的步伐,显现出时代的风貌。

  (一)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任务三次重要表述

  新中国建立半个多世纪以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与时俱进,为国家的文化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期间,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任务也在与时俱进。关于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任务,历史上有三次重要表述:

  周恩来总理(1958,P1)指出:“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就是: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这三大任务,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任务。

  20世纪80年代,我国社会发展进入新时期。1986年1月6日,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根据社会发展和形势变化,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任务调整为五大项:

  1.做好现代汉语规范化工作,大力推广和积极普及普通话;

  2.研究和整理现行汉字,制订各种有关标准;

  3.进一步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研究并解决实际使用中的有关问题;

  4.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

  5.加强语言文字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做好社会调查和社会咨询、服务工作。 [③]

  1997年12月23日,又一次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召开。此次会议将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任务明确为四条:

  1.坚持普通话的法定地位,大力推广普通话;

  2.坚持汉字简化方向,努力推进全社会用字规范化;

  3.加大中文信息处理的宏观管理力度,逐步实现中文信息技术产品的优化统一;

  4.继续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扩大使用范围。 [④]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任务的这三次重要表述,有两点最需注意:

  第一,推广普通话,整理现行汉字,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是半个多世纪以来贯穿始终的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任务,尽管这三个方面的任务,不同时期的表述有差别,内涵有变化,侧重点有不同。为方便起见,可以把这三个方面的任务称为语言文字工作的“传统任务”。

  第二,从新时期开始,语言信息处理被列为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任务。

  (二)语言信息处理

  能够将语言(包括文字)信息处理列为国家的语言文字工作任务,需要对两个问题有科学认识:1.信息化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2.语言文字与信息化的密切关系。事实表明,我国很早就密切关注信息技术的发展,很早就看到了语言文字与信息化的密切关系。

  20世纪80年代,语言信息处理起步不久,其成果还很少应用到一般的社会领域。国务院副总理万里在1986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开幕式上就已经指出:“广泛使用电子计算机来处理各种信息,是新技术革命的重要内容,而要使电子计算机服从指挥,就要研究人是怎样使用和理解语言的,当前大家感兴趣的并正在广泛研究的计算机的输入方法,就同语言文字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 [⑤] 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的工作报告,对信息化的情景进行了描绘,并开始探讨信息化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地位:“当前,世界正处于信息化迅速发展的时代,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实现图书情报工作自动化,印刷排版现代化,生产管理自动化,以及办公室事务自动化,已经成为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课题。因此,加强语言文字研究,促进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提到了比以往任何时期都重要的地位。”当时,国家语委已经看到“语言文字已经取得的成果,对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研究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并指出了这样的事实:“汉语拼音越来越多地用于中文信息处理。计算机汉语拼音输入自动转换汉字系统的研制,提高了信息处理的能力,为我国普及和发展电子计算机创造了有利条件。” [⑥] 这种认识得时代风气之先,当时能把“研究汉语、汉字信息处理问题,参与鉴定有关成果”作为语言文字工作任务之一,确实具有历史远见。

  10年后又一次召开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之时,信息技术和语言处理已有重大进展,信息社会的一些因素已经进入社会生活。当时的国家语委主任许嘉璐先生,在会议闭幕式上讲得非常明确:“今天的经济建设和五六十年代的一个巨大差别是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信息处理中的语言文字规范和标准越来越重要。出版物、影视屏幕和公共场所用字越来越依赖计算机,计算机的普及和网络化对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则将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虽然在21世纪的语言文字工作中推广普通话仍将是第一位的,但是牵动语言文字工作全局的将是中文信息处理。如果不看到这一点,就没有完全认识到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特点,也就不能准确地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⑦]

  就语言信息处理这方面来看,1997年的这次会议有两个进展:其一,把政府在语言信息处理中应扮演的角色定在宏观管理上,把工作目的定在“实现中文信息技术产品的优化统一”上;其二,明确提出要从四个方面做好这一工作:“第一,继续加快中文信息处理急需的规范标准的制订,如各种专业用字字符集标准、汉字印刷新字体字形规范、汉字键盘输入语言文字规范综合评价原则、汉字字序标准等。第二,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适应汉语词处理的急迫需要,要积极组织面向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词汇研究,尽快解决面向汉语词汇处理的‘瓶颈’问题。第三,积极开展为中文信息处理服务的语言文字基础工程建设,特别是要继续完成现代汉语语料库的建库、语料加工和基于语料的应用开发工作。第四,逐步建立有效协调的管理机制,做好对中文信息技术产品中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测工作。” [⑧]

  自此至今,标准制定、科学研究、基础工程建设、监督检测这四个方面,一直是国家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随着信息社会的快步走来,随着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工作的开展,信息处理的语言文字已经涉及中国境内的主要语言文字和英语等一些外国语言文字,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内容也向纵深方面快速推进。近来的事实表明,语言文字的信息化是信息化的基础,没有语言文字的信息化就不可能实现信息化,语言文字信息化的水平决定着信息化的水平。促进语言文字的信息化,是语言文字工作者不可怠慢的历史责任,也是信息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三)健康网络世界的语言生活

  因特网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它的应用与推广,是信息时代得以形成的基础。因特网为人类构筑了一个“虚拟空间”,这虚拟空间,既是信息技术的杰作,同时也将是人类信息处理最为重要的场所。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已成为人类语言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虚拟空间的语言生活图景,现在还难以精细描绘。就因特网的已有应用实践而言,数字政府、电子商务、远程教育及科学研究、网络娱乐等四个方面,将成为虚拟空间中人类的主要活动,而这些活动都要依赖于各种各样的数字化的数据库,因此,数字化数据库(例如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档案馆等)的建设、网络传输、充分的共享与利用等,便成为信息社会必须认真考虑、妥善解决的问题。由于信息的载体主要是语言文字,所以数字化数据库的建设、传输与利用,便构成了人类语言生活的新内容,需要语言文字工作者主动参与,研究问题,保障网络世界语言生活的健康发展。

  健康网络世界的语言生活,理应成为信息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有许多重要的工作要做。例如:

  1.搜集整理字符,包括承载中华文化的所有文字和符号(即“中华字符集”),解决这些字符的存储、输入、输出、检索等技术问题,为各种数据库的制作提供字库基础。并积极参加国家标准化、国际标准化工作,建立中华字符集的国家编码标准和国际编码标准,以保障数据库在网络中的顺畅运行。 [⑨]

  2.协同世界各国建立虚拟空间的语言公约,逐渐消除网络交际中的语言障碍,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保证信息传输的稳定性、交互性。

  3.密切关注本土语言(汉语及我国少数民族语言)在虚拟空间的生存与发展,保持本土语言在虚拟空间中的活力与效率,维护虚拟空间的语言多元化和文化多元化,切实保护网络语言信息的安全。

  二、将传统工作任务提升到信息化的高度

  推广普通话,整理现行汉字,推行《汉语拼音方案》,这些语言文字工作的“传统任务”,也应提升到信息化的高度来进行。这话有两层含义:其一,应在传统任务中加入促进信息化的新内涵,语言文字工作自觉地为国家信息化服务;其二,要善于利用信息化的手段和成果促进语言文字工作任务的完成。

  许嘉璐(1995,P164)讲得很明确:“国家语委所管的另两个领域是推广普通话和管理社会用字(影视屏幕用字、出版物和印刷品用字及公共场所用字)。虽说这两个方面和中文信息处理工作是并列的,但是工作的内容和方式也无不受到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影响。例如,在推广普通话工作中,计算机是重要的教学和测试工具,计算机的进一步普及将是推广普通话的巨大动力,而普通话的推广又会反过来推动计算机的普及和技术的发展。又如,社会用字除手写的以外几乎都出自制字机、字幕机。反过来看,中文信息处理中的语言文字规范,又需要时时考虑到推广普通话和社会用字的需求。所以我个人认为,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科学技术特别是电子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语言文字工作,必须要紧紧抓住中文信息处理这个龙头。”

  计算机、多媒体和因特网正在快速推广应用,海量真实文本正在成为计算机语言文字处理的对象。信息产品使用愈普遍,每个语言文字使用者所输出的语言文字,就愈可能成为计算机处理的真实文本。计算机是为人服务的,应能为人们的语言生活提供各种便利。但是,真实文本的处理难度很大,为促进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的顺利发展,也为社会成员能够有效利用信息产品,应当加速社会语言生活的规范化,以增强计算机要处理的各种文本的规范性,加快我国信息化的进程。通过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促进社会用语用字的规范化,是信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言文字工作为信息化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再如,汉语拼音在信息处理中的重要作用,已为信息处理的实践所证明。今天,在制定汉语拼音的有关规范的时候,在宣传汉语拼音作用的时候,在探讨汉语拼音方案使用范围的时候,在解决汉语拼音方案遗留的一些问题的时候,都必须有信息化的眼光,要放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中去考究问题。这样,过去存在争论、迷惑不清的问题,用信息化的眼光来审视,也许就会清楚许多。

  国家语委主任袁贵仁教授(2001)曾经高度概括过中国语言文字网的六大功能:“第一,宣传国家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第二,向社会提供语言文字工作的咨询和信息服务;第三,实现网上语言文字远程教育,包括普通话的培训、测试,以及文字应用水平的测试等;第四,实现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和科研管理的网络化;第五,规范标准发布的平台和征求社会意见、讨论语言文字问题的渠道;第六,连结海内外语言文字学术研究的桥梁。”

  这段话表明,语言文字工作需要利用信息化的手段与成果;通过因特网开展语言文字工作,就是利用信息化手段的一种。语言信息处理是信息化的尖兵,语言文字工作和语言文字工作者,也应当成为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的尖兵。

  三、更新语言观念例说

  要完成语言信息处理、健康网络语言生活等信息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新任务,要将传统的语言文字工作任务提升到信息化的高度,最为重要的是更新语言(包括文字)观念。观念不同,看待语言文字的视角便不同。比如:对汉语拼音及其作用的看法,对简体字和繁字体的看法,对海外华人社会语言的看法,对方言分歧的看法等,不同的语言观就会不一样。下面以语言文字标准和语言资源观为例,说明更新语言观念的重要意义。

  (一)语言文字标准问题

  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提法由来已久,但若说制定语言文字标准,也许很多人听起来并不顺耳。 [⑩] 语言文字标准是语言文字规范的延伸,其要求比一般规范更高。早在1986年,国家语委为适应语言文字信息化要求,就提出要实现汉字标准化,“使现代汉语用字做到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11] 2001年,时任国家语委主任的王湛同志,把制定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摆在语言文字工作的核心性、基础性地位:“语言文字工作的具体任务归结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就是制定规范标准和推行规范标准。制定规范标准具有核心性、基础性的地位,只有根据社会语文生活的发展和需要,制定、完善科学的、切合实际的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推行标准和规范化建设才有基础。” [12]

  在信息化时代,语言文字需要标准。没有标准,就不能满足信息处理的要求,不能满足语言文字信息产品商业化的要求。语言文字标准的制定,使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和语言文字工作更直接地作用于社会的经济发展,特别是IT经济的发展。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不能只看到语言文字的文化属性,也不能仅仅把语言文字工作看作是文化工作。

  过去的语言文字规范主要服务于社会交际和语言教学,而当代的语言文字规范(有许多是以标准的面目出现)更多的是要服务于信息领域。因此,当前的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制定,应以信息化为主线展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要求与之相关的语言文字标准必须快速制定、及时更新。此种境况下,标准就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认识到这一点,标准的研制者就能加快指标进度,标准的使用者就不会求全责备。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用于信息产业的语言文字标准的制定,相关企业应当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语言文字标准制定的主体也需要多样化,除了国家、学术团体和标准化委员会之外,应大力提倡企业和个人提出标准。标准的落实,也不能全靠行政命令,而是要建立市场准入制度,通过评测认证来实现。在新的时期,应努力探索“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建设之路。

  (二)语言也是国家资源

  从语言交际的角度看,方言分歧会影响一个民族的语言交际,一个国家有众多语言,会影响这个国家的语言交际。百余年来,我国数辈人一直在为汉民族、为我们整个国家的语言顺利沟通而努力。 [13] 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既是汉民族共同的语言文字,而且也是我国法定的通用语言文字。促进语言的沟通非常必要,而且我们这一代人还要为此不懈努力。不过也要看到,促进语言沟通只是国家语言规划的一个方面,从文化和信息化的角度看,语言多、方言多不仅仅是问题,而且也是财富,是资源。

  语言是文化资源,这在过去已有学者进行过不少论述。语言同时也是信息产业的资源,网络世界的资源,这种资源观已经受到注意。信息产业的竞争,网络社会的竞争,不完全是技术的竞争,同时也是文化的竞争,也是文化载体――语言的竞争。保护与开发本土语言资源,使其在信息时代仍然旺盛的活力,尽量不使本土语言或方言消弱或泯灭。因此,在促进语言沟通的同时,还要进行合理的语言保护;在发展外语教育以进行国际语言交流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保护、发展母语和本土语言。国家要努力开发语言资源,建立国家级的语料库,语言文字知识库等等。要保护濒危语言。要制定语言的国际传播战略。既要规范语言文字,还要使语言文字饱含活力。

  就人类已有的历史来看,经济大国必然是一个语言大国,语言大国也肯定会促使一个经济大国的形成。所谓语言大国,不仅要看使用这种语言作母语的人数,还要看该语言作为外语学习的人数,看用该语言出版的文献数量,看该语言在国际上和因特网上所发挥的作用。我国正在向经济大国迈进,相应的也应努力促使我国在未来成为语言大国。

  语言研究要适应信息时代:要努力发展应用语言学,特别是与语言信息化关系最为密切的计算语言学。需要将现有的语言研究成果数字化,并且武装计算机。需要努力促进语言研究使用现代化的手段,其成果能够用于信息化。需要尽快培养适应信息化的语言研究人才。

  语言文字工作也要适应信息时代:研究信息化时代的语言文字工作战略,制定适合信息时代的语言文字政策。不仅要在信息化的平台上做好传统的语言文字工作,而且还要充分考虑信息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新任务,促进语言信息处理,健康网络世界的语言生活,使语言文字工作能够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主要参考文献

  李宇明 2003a 信息时代的中国语言问题,《语言文字应用》第1期。

  李宇明 2003b 搭建中华字符集大平台,《中文信息学报》第2期。

  刘导生 1986 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秘书处编《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文件汇编(1986年1月)》,语文出版社,1987年。

  万 里 1986 万里同志在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开幕式上的讲话,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秘书处编《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文件汇编》,语文出版社,1987年。

  熊澄宇等 2002 《信息社会4.0》,湖南人民出版社。

  许嘉璐 1995 中文信息处理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许嘉璐《未成集――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语文出版社,2000年。

  许嘉璐 1997a 开拓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为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服务,许嘉璐《未成集――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语文出版社,2000年。

  许嘉璐 1997b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语言文字工作,许嘉璐《未成集――论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语文出版社,2000年。

  俞士汶主编 2003 《计算语言学概论》,商务印书馆。

  袁贵仁 2001 以规范标准建设为核心,开创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新局面――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十五”科研规划论证会上的讲话,教育部语信司网页。

  王理嘉 2003 《汉语拼音运动与汉民族标准语》,语文出版社。

  王 湛 2001 认清形势,真抓实干,开创语言文字工作新局面――在2001年度全国语委办主任会暨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汇报会上的讲话,教育部语用司网页。

  周恩来 1958 《当前文字改革的任务》,人民出版社。

  周光召 2003 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社会的影响,《新华文摘》第9期。

[作者简介]李宇明,河南泌阳人。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司长,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用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并被华中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聘为教授。主要研究的学术领域有现代汉语语法、语言学理论和应用语言学。

[①] 参见熊澄宇等(2002,P1-2)。

[②] 参见熊澄宇等(2002,P4)。

[③] 刘导生(1986,P23-24)。

[④] 许嘉璐(1997a,P442-445)。

[⑤] 万里(1986,P13-14)。

[⑥] 见刘导生(1986,P21-22)。

[⑦] 许嘉璐(1997b,P452)。

[⑧] 许嘉璐(1997a,P444)。

[⑨] 参见李宇明(2003b)。

[⑩] 在过去,有“标准语”、“标准音”的提法。如把普通话称为“现代汉民族标准语”;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11] 刘导生(1986,P27)。

[12] 王湛(2001)。

[13] 参见王理嘉(2003)。

版权所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文域名:教育部.政务

京ICP备10028400号-1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625号网站标识码:bm05000001

 

 

 

发表评论

优优号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